如何让建筑设计满足我们对未来的渴望,是摆在当下的重要课题。这不仅仅意味着如何让建筑设计在造型、技术、功能等各个方面更加符合当代和未来的需求,更涉及到如何让建筑设计在保障人类福利和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发挥经济和社会的增长动力。 可持续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既受到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生态平衡等因素的影响,也关乎到经济增长、社会包容和发展等多个方面。可持续建筑设计,需要在这些不同的方面找到平衡点,并最终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可持续性。在这个过程中,建筑设计必须不断地创新,探索全新的设计和材料方法,以期达到更加广泛和深层次的目标。
作为庆祝中国建筑学会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2023年CADE建筑设计博览会将于8月3-6日在国际会展中心(上海)6.2号馆举办。秉持着促进行业发展、提升建筑品质的初心,今年博览会将以“同一个地球 明日可持续”为主题,分为“明日世界”、“明日场所”、“明日知材”、“明日之界”四大板块,每个板块都包含有多个不同专业主题的展区以及会议活动,向行业展示可持续的新型设计理念、创新方法、优秀实践案例和新型建筑材料及解决方案等内容。本次博览会面向全体建筑行业人士免费参观,以此推动讨论、思考和创新的过程,为我们的未来做出积极的贡献。
依托单位: 中国建筑学会 中国建筑学会计算性设计学术委员会 总召集单位: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策展人: 邱信贤先生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长聘教授 联展单位: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排名不分先后) 支持机构: 同济大学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佳合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 “展: 中国与世界”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中国建筑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在与世界连结的同时,也孕育出了自有的文化与意义。在名称前面所加的汉字“展”,不但是一个名词,也同时具有多重涵义,展览了中国建筑的多元纷呈,展现中国建筑的智慧力量,展示中国与世界的和谐共生,也展望未来百年的共同使命。
展出中国建筑学会成立七十周年以来重要国际交往经历与成果、包含中国在UIA大会于2023年以主题“共享·共生·共栖” 、以及2021年以主题“理性·人文: 开放多元的中国建筑” 所进行的国际建筑展览交流活动、UIA2021中国主题展区精品作品回归展、2021亚洲建筑师协会获奖作品等内容,从多角度呈现了建筑领域密不可分的中国与世界。百年变局,中国建筑的智慧与力量,将对世界建筑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展现中国建筑师的设计之力、创新之能、文化之思。
2 ∑建筑x科技x未来=∞(建筑学八校联展) 自90年代数字革命以来,在数字化与新媒体科技的影响下,对于建筑产生了非常宏大而深远的影响,包含新的设计工具、营造工法、构筑思维与方式等。 数学符号"∑",代表“连结、联合”的意涵,本展区以"∑ 建筑x科技x未來"为主题,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孙澄院长担任总策划,凝聚建筑学术界在数字化时代最前沿的教学与科研成果,预见中国建筑迈向未来的崭新蓄势。让科技最好的服务于建筑,服务于人们的生活。
展区呈现了三个基于同级平台开展的多元实践,以空间策略的方式介入当代中国城乡环境和建筑营造实践的实践。展示了当代中国建筑师突破传统建筑专业的边界,将设计思考置于更大的语境内,结合城市的定位发展趋势和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以设计推动城市发展。
Part 01 上海奉贤浦南运河的研究和设计 Part 02 成都环城生态公园重点项目展览 Part 03 动物理想家国际青年实践营 总召集单位: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策展人: 李翔宁先生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院长、教授
由筑境设计董事、总建筑师薄宏涛先生策展,联合刘宇扬、宋晔皓、孟凡浩、张海翱,五位建筑师共同参与,以“焕而新生”为题,全面展示城市更新领域具有探索性的多样化更新项目,共同探讨行业内多样化的更新实践,展现蓬勃的存量更新进程。
联展建筑师: 薄宏涛 筑境设计 刘宇扬 刘宇扬建筑事务所 宋晔皓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孟凡浩 line+建筑事务所 张海翱 上海交通大学奥默默工作室 展示项目: 薄宏涛 六工汇购物中心 上海愚园路微更新城市记忆博物馆 刘宇扬 曹杨百禧公园 杨浦滨江电站辅机厂东厂 宋晔皓 清华大学南区学生食堂 尚村竹篷乡堂 孟凡浩 泰安东西门村活化更新 山西运城关公庙书房 张海翱 广州东山肉菜市场微更新 上海江川路老人食堂更新再生
本展区通过沉浸式的多媒体交互体验,多方位诠释绿色低碳设计理念、方法策略和技术手段。突出展现建筑师引导下的正向绿色设计研究成果,展望低碳时代高品质绿色建筑的发展新趋势和建筑产能化的实践成果。 同时现场还将带来众多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绿色建筑设计的示范项目,以设计实践引领绿色发展,为行业提供本土、人性、低碳、长寿、智慧的绿色建筑案例典范。
指导单位: 中国建筑学会绿色建筑学术委员会 领衔单位: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策展人: 刘恒先生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绿色建筑设计研究院 院长 联展单位: 龙焱能源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展出项目: 天府农博园 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 中国馆 第十一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主展馆 重庆广阳岛大河文明馆 雄安设计中心 北京2022年冬奥会与冬残奥会 延庆赛区、场馆及设施
“形质合一”是浙大设计院平衡建筑理论框架中方法论层面的研究,意在探寻建筑内涵与外延的自洽,通过价值逻辑与形式逻辑相互支撑,构建形质合一的平衡秩序。 本次展览致力于通过“文化共生”“场地共境”“形质共构”三个主题,展示材料在不同的价值逻辑之中,如何契合文化内核、场地文脉、建构特性,创造出形质合一的空间表达,为浙大设计院“形质合一”的设计实践描摹出一个内在脉络。
领衔单位: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浙江大学平衡建筑研究中心 策展人: 董丹申先生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首席总建筑师
马迪认为,建筑最迷人的部分并不是建筑本身,而是建筑对日常生活带来的改变。这种改变通常会远远超出建筑师的预想,且充满不确定性,并将伴随着建筑与时间持续的发生。因此,马迪和他的团队希望建筑本身不再是设计的目的或者终点,而是成为一种“触媒”,让每一座建筑都可以超越本体,“触发”更多善意的改变与无限的可能。本次展览将以“触发”为关键词,展出浙工大设计集团和马迪近年来的一些思考、探索与部分实践,希望能为高质量的城市空间营造贡献些许力量。
领衔单位: 浙江工业大学工程设计集团 | 靠近设计事务所 策展人: 马迪先生 浙江工业大学工程设计集团 副总裁、总建筑师 靠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展出项目: 杭州良渚博物院 钛媒体“折叠公园” ——北京团河派出所改造 宁波惠贞高级中学 杭州亚运会板球馆 (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亚运板球场) 杭州云栖小镇国际会展中心 浙江广厦大学文体中心
展区是国内首次对于“未来智能城市街区”的空间展示,由SRC街景研究中心与CADE建筑设计博览会共同主办。“街景重构”议题对推动景观设计及建筑设计联合学术创新具有战略意义。 科技的进步,生活理念的转变,都在推动城市空间不断进化。“街景”是最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它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密不可分,“街景重构”是城市进入存量更新阶段最重要的议题。面向未来,我们的城市街区还将有哪些变化,数智化的空间与设施又将如何为街区赋能,SRC街景研究中心及其联合团队将通过本次活动展现他们的前沿思考与创新。 展区旨在聚焦未来智能城市街道场景,探讨如何打造有品质、有活力、有温度、有科技的未来公共空间。并基于对未来无人驾驶时代城市空间及行为模式的认知,以城市口袋公园为场景雏形,通过以空间重构带动城市生活场景重构的技术理念,集合数字化和智慧化的智能城市设施和云平台,打造未来智能城市街道场景的新“样板间”。
主办单位: SRC街景研究中心 CADE建筑设计博览会 策展人: 李泽琨先生 SRC街景研究中心
展区由BENOY领衔展出,整体以“城市、商业、文化”为核心主题,集中呈现全球创新的商业地标项目,大胆清晰的探讨构建建筑环境的新范式:可再生设计、科技和数据的进步,以及对更智能更经济建筑的需求。将城市的商业更广泛的和文化背景重新联系起来,不仅可以让人们的活动获得丰富愉悦的体验,而且还能推动当前的消费。这是双赢局面,是设计美学、旅客体验和商业运营的理想融合。这可能是后疫情时代零售业复苏的关键所在。
展区由BENOY领衔展出,整体以“城市、商业、文化”为核心主题,集中呈现全球创新的商业地标项目,大胆清晰的探讨构建建筑环境的新范式:可再生设计、科技和数据的进步,以及对更智能更经济建筑的需求。将城市的商业更广泛的和文化背景重新联系起来,不仅可以让人们的活动获得丰富愉悦的体验,而且还能推动当前的消费。这是双赢局面,是设计美学、旅客体验和商业运营的理想融合。这可能是后疫情时代零售业复苏的关键所在。
CADE博览会继续携手青年策展人高长军,打造“材料的可能性”—空间装置特展区,营造设计与材料的空间美学。 特展区邀请5家新锐建筑师事务所和5家业内先锋材料企业两两组合,分别以不锈钢、玻璃、陶砖、竹材和膜材五种材料为主材,以“庇所”为主题,联袂打造出5个独具风格的空间装置,各自呈现不同的情景。装置超强的互动性,使参观者可以深入作品内部,体验、触碰到材料的更多维度,探索空间与材料的无限种可能。
总顾问: 李翔宁先生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院长、教授 策展人: 高长军先生 青年策展人 装置作品: 透明的切片 A SLICE OF TRANSPARENCY 设计团队: 雁飞建筑事务所 | 水雁飞 技术支持: 北玻股份玻璃深加工事业部 装置作品 卷叠儿 CURLY CUBE 设计团队: 众建筑 技术支持: 法国法拉利技术织物工业集团 装置作品 龙卷风 STEEL STORM 设计团队: 5D | 唐煜 徐迅君 蔡凯 陆洋 张烁 庞磊 技术支持: 南京筑新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装置作品 砖的N次方 BRICKⁿ 设计团队: line+建筑事务所 | 孟凡浩 技术支持: 维纳博艮集团 装置作品 竹云 CLOUD 设计团队: 旭可建筑工作室 | 刘可南 张旭 技术支持: 上海摩索新型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如何让建筑设计满足我们对未来的渴望,是摆在当下的重要课题。这不仅仅意味着如何让建筑设计在造型、技术、功能等各个方面更加符合当代和未来的需求,更涉及到如何让建筑设计在保障人类福利和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发挥经济和社会的增长动力。 可持续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既受到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生态平衡等因素的影响,也关乎到经济增长、社会包容和发展等多个方面。可持续建筑设计,需要在这些不同的方面找到平衡点,并最终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可持续性。在这个过程中,建筑设计必须不断地创新,探索全新的设计和材料方法,以期达到更加广泛和深层次的目标。
作为庆祝中国建筑学会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2023年CADE建筑设计博览会将于8月3-6日在国际会展中心(上海)6.2号馆举办。秉持着促进行业发展、提升建筑品质的初心,今年博览会将以“同一个地球 明日可持续”为主题,分为“明日世界”、“明日场所”、“明日知材”、“明日之界”四大板块,每个板块都包含有多个不同专业主题的展区以及会议活动,向行业展示可持续的新型设计理念、创新方法、优秀实践案例和新型建筑材料及解决方案等内容。本次博览会面向全体建筑行业人士免费参观,以此推动讨论、思考和创新的过程,为我们的未来做出积极的贡献。
依托单位: 中国建筑学会 中国建筑学会计算性设计学术委员会 总召集单位: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策展人: 邱信贤先生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长聘教授 联展单位: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排名不分先后) 支持机构: 同济大学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佳合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 “展: 中国与世界”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中国建筑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在与世界连结的同时,也孕育出了自有的文化与意义。在名称前面所加的汉字“展”,不但是一个名词,也同时具有多重涵义,展览了中国建筑的多元纷呈,展现中国建筑的智慧力量,展示中国与世界的和谐共生,也展望未来百年的共同使命。
展出中国建筑学会成立七十周年以来重要国际交往经历与成果、包含中国在UIA大会于2023年以主题“共享·共生·共栖” 、以及2021年以主题“理性·人文: 开放多元的中国建筑” 所进行的国际建筑展览交流活动、UIA2021中国主题展区精品作品回归展、2021亚洲建筑师协会获奖作品等内容,从多角度呈现了建筑领域密不可分的中国与世界。百年变局,中国建筑的智慧与力量,将对世界建筑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展现中国建筑师的设计之力、创新之能、文化之思。
2 ∑建筑x科技x未来=∞(建筑学八校联展) 自90年代数字革命以来,在数字化与新媒体科技的影响下,对于建筑产生了非常宏大而深远的影响,包含新的设计工具、营造工法、构筑思维与方式等。 数学符号"∑",代表“连结、联合”的意涵,本展区以"∑ 建筑x科技x未來"为主题,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孙澄院长担任总策划,凝聚建筑学术界在数字化时代最前沿的教学与科研成果,预见中国建筑迈向未来的崭新蓄势。让科技最好的服务于建筑,服务于人们的生活。
展区呈现了三个基于同级平台开展的多元实践,以空间策略的方式介入当代中国城乡环境和建筑营造实践的实践。展示了当代中国建筑师突破传统建筑专业的边界,将设计思考置于更大的语境内,结合城市的定位发展趋势和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以设计推动城市发展。
Part 01 上海奉贤浦南运河的研究和设计 Part 02 成都环城生态公园重点项目展览 Part 03 动物理想家国际青年实践营 总召集单位: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策展人: 李翔宁先生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院长、教授
由筑境设计董事、总建筑师薄宏涛先生策展,联合刘宇扬、宋晔皓、孟凡浩、张海翱,五位建筑师共同参与,以“焕而新生”为题,全面展示城市更新领域具有探索性的多样化更新项目,共同探讨行业内多样化的更新实践,展现蓬勃的存量更新进程。
联展建筑师: 薄宏涛 筑境设计 刘宇扬 刘宇扬建筑事务所 宋晔皓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孟凡浩 line+建筑事务所 张海翱 上海交通大学奥默默工作室 展示项目: 薄宏涛 六工汇购物中心 上海愚园路微更新城市记忆博物馆 刘宇扬 曹杨百禧公园 杨浦滨江电站辅机厂东厂 宋晔皓 清华大学南区学生食堂 尚村竹篷乡堂 孟凡浩 泰安东西门村活化更新 山西运城关公庙书房 张海翱 广州东山肉菜市场微更新 上海江川路老人食堂更新再生
本展区通过沉浸式的多媒体交互体验,多方位诠释绿色低碳设计理念、方法策略和技术手段。突出展现建筑师引导下的正向绿色设计研究成果,展望低碳时代高品质绿色建筑的发展新趋势和建筑产能化的实践成果。 同时现场还将带来众多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绿色建筑设计的示范项目,以设计实践引领绿色发展,为行业提供本土、人性、低碳、长寿、智慧的绿色建筑案例典范。
指导单位: 中国建筑学会绿色建筑学术委员会 领衔单位: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策展人: 刘恒先生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绿色建筑设计研究院 院长 联展单位: 龙焱能源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展出项目: 天府农博园 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 中国馆 第十一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主展馆 重庆广阳岛大河文明馆 雄安设计中心 北京2022年冬奥会与冬残奥会 延庆赛区、场馆及设施
“形质合一”是浙大设计院平衡建筑理论框架中方法论层面的研究,意在探寻建筑内涵与外延的自洽,通过价值逻辑与形式逻辑相互支撑,构建形质合一的平衡秩序。 本次展览致力于通过“文化共生”“场地共境”“形质共构”三个主题,展示材料在不同的价值逻辑之中,如何契合文化内核、场地文脉、建构特性,创造出形质合一的空间表达,为浙大设计院“形质合一”的设计实践描摹出一个内在脉络。
领衔单位: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浙江大学平衡建筑研究中心 策展人: 董丹申先生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首席总建筑师
马迪认为,建筑最迷人的部分并不是建筑本身,而是建筑对日常生活带来的改变。这种改变通常会远远超出建筑师的预想,且充满不确定性,并将伴随着建筑与时间持续的发生。因此,马迪和他的团队希望建筑本身不再是设计的目的或者终点,而是成为一种“触媒”,让每一座建筑都可以超越本体,“触发”更多善意的改变与无限的可能。本次展览将以“触发”为关键词,展出浙工大设计集团和马迪近年来的一些思考、探索与部分实践,希望能为高质量的城市空间营造贡献些许力量。
领衔单位: 浙江工业大学工程设计集团 | 靠近设计事务所 策展人: 马迪先生 浙江工业大学工程设计集团 副总裁、总建筑师 靠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展出项目: 杭州良渚博物院 钛媒体“折叠公园” ——北京团河派出所改造 宁波惠贞高级中学 杭州亚运会板球馆 (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亚运板球场) 杭州云栖小镇国际会展中心 浙江广厦大学文体中心
展区是国内首次对于“未来智能城市街区”的空间展示,由SRC街景研究中心与CADE建筑设计博览会共同主办。“街景重构”议题对推动景观设计及建筑设计联合学术创新具有战略意义。 科技的进步,生活理念的转变,都在推动城市空间不断进化。“街景”是最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它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密不可分,“街景重构”是城市进入存量更新阶段最重要的议题。面向未来,我们的城市街区还将有哪些变化,数智化的空间与设施又将如何为街区赋能,SRC街景研究中心及其联合团队将通过本次活动展现他们的前沿思考与创新。 展区旨在聚焦未来智能城市街道场景,探讨如何打造有品质、有活力、有温度、有科技的未来公共空间。并基于对未来无人驾驶时代城市空间及行为模式的认知,以城市口袋公园为场景雏形,通过以空间重构带动城市生活场景重构的技术理念,集合数字化和智慧化的智能城市设施和云平台,打造未来智能城市街道场景的新“样板间”。
主办单位: SRC街景研究中心 CADE建筑设计博览会 策展人: 李泽琨先生 SRC街景研究中心
展区由BENOY领衔展出,整体以“城市、商业、文化”为核心主题,集中呈现全球创新的商业地标项目,大胆清晰的探讨构建建筑环境的新范式:可再生设计、科技和数据的进步,以及对更智能更经济建筑的需求。将城市的商业更广泛的和文化背景重新联系起来,不仅可以让人们的活动获得丰富愉悦的体验,而且还能推动当前的消费。这是双赢局面,是设计美学、旅客体验和商业运营的理想融合。这可能是后疫情时代零售业复苏的关键所在。
展区由BENOY领衔展出,整体以“城市、商业、文化”为核心主题,集中呈现全球创新的商业地标项目,大胆清晰的探讨构建建筑环境的新范式:可再生设计、科技和数据的进步,以及对更智能更经济建筑的需求。将城市的商业更广泛的和文化背景重新联系起来,不仅可以让人们的活动获得丰富愉悦的体验,而且还能推动当前的消费。这是双赢局面,是设计美学、旅客体验和商业运营的理想融合。这可能是后疫情时代零售业复苏的关键所在。
CADE博览会继续携手青年策展人高长军,打造“材料的可能性”—空间装置特展区,营造设计与材料的空间美学。 特展区邀请5家新锐建筑师事务所和5家业内先锋材料企业两两组合,分别以不锈钢、玻璃、陶砖、竹材和膜材五种材料为主材,以“庇所”为主题,联袂打造出5个独具风格的空间装置,各自呈现不同的情景。装置超强的互动性,使参观者可以深入作品内部,体验、触碰到材料的更多维度,探索空间与材料的无限种可能。
总顾问: 李翔宁先生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院长、教授 策展人: 高长军先生 青年策展人 装置作品: 透明的切片 A SLICE OF TRANSPARENCY 设计团队: 雁飞建筑事务所 | 水雁飞 技术支持: 北玻股份玻璃深加工事业部 装置作品 卷叠儿 CURLY CUBE 设计团队: 众建筑 技术支持: 法国法拉利技术织物工业集团 装置作品 龙卷风 STEEL STORM 设计团队: 5D | 唐煜 徐迅君 蔡凯 陆洋 张烁 庞磊 技术支持: 南京筑新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装置作品 砖的N次方 BRICKⁿ 设计团队: line+建筑事务所 | 孟凡浩 技术支持: 维纳博艮集团 装置作品 竹云 CLOUD 设计团队: 旭可建筑工作室 | 刘可南 张旭 技术支持: 上海摩索新型装饰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