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知名品牌家居故事 —— MOROSO
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色调、大胆的撞色与对比,让MOROSO 充满了前卫与时尚、奔放而不失优雅的迷人气质,被誉为家居界的SWEETHEART(甜心)。
品牌故事
创立于1952年,Moroso总部位于威尼斯北边的Udine小镇,是一所以沙发起家的家族事业,专营家具制造的工厂。经过一甲子的发展与扩张,目前已由第二代传人Roberto Moroso和艺术总监Patrizia Moroso接手,不仅有自己的生产能力,也有织品、皮革、裁缝等多元艺术研发部门,并持续与世界各地的知名设计师合作。
MOROSO 总部外景图,位于意大利乌迪内
工匠起家的Moroso家族坚守传统精神,坚持手工制造与组装,每一件家具都是独一无二的订制精品。强调永续经营的他们,在设计上秉持低污染的原则,选用可回收的材料,减轻地球负担,其中Patrizia Moroso接手后,更是大力推动有机设计的发展。
如今Moroso不仅是各大家具展的常客,更是订制家具界的一大势力;究竟是什么样的特质与优势,使这迷人又充满惊喜的品牌能年年在竞争激烈的家具展夺走众人目光,这次就从另一个角度来探探,支撑这品牌背后的独特艺术实力与眼光。
美学大于实用,难分难舍的艺术性家具
Moroso 对艺术语汇与生活美感的重视,远大于家具的实质功能意义;究竟是艺术品还是家具,事实是,无论哪一个,对Moroso 而言都是难分难舍。
作为Moroso品牌的灵魂人物,艺术总监Patrizia Moroso从小跟着父母经营家具工厂,作为工匠的女儿,就近接触手工艺与制造,耳濡目染之下造就她对品牌美学的坚持。2009年,一系列覆上非洲手工织品的家具跃上Moroso在米兰家具展的Showroom,艳惊四座。深入发掘非洲制造的Patrizia Moroso ,发现了非洲独有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大胆将非洲织品注入高级家具,再次打破艺术与设计的疆界。
设计师Tord Boontje的《Shadowy》系列(上图),以过去在非洲制作渔网的手织技术,展现当地织品的美丽;同样的技术也呈现于《Madame Dakar》座椅(下图),透过独特的编织法,创造极具特色的家具。
第一眼的关键印象──色彩美学
缤纷的色彩向来是Moroso的招牌特色,相较于外观的形塑,Moroso更注重外观的多变性与丰富性。在引进非洲织品设计之前,早在1989年与日本设计师喜多俊之合作的《Saruyama Island》沙发就以织品表面成为Moroso经典设计之一。
日本设计师喜多俊的《Saruyama Island》沙发,因形状不同,而有不同功用。把这一系列聚集一块儿,就好像一座座热带有机设计群岛,吸引大家呼朋引伴地坐坐。
同时,Patrizia Moroso 也意外发掘了丹麦织品品牌Kvadrat,当年还是小公司的Kvadrat,对色彩的重视与敏锐度已让Patrizia 刮目相看,手工制的成品辨识度高、细腻又不失温度,格外满足Patrizia 对有机设计的需求,双方一拍即合,成为至今Moroso 织品发展的重要推手。
特色三:赋予材质第二生命
除了在艺术与色彩上的突破和创新,材质也是Moroso 特别爱尝试的元素,除了复合媒材,设计师会深入钻研现有材质,找出更多可能性。像是吉冈德仁于2010 年发表的《Memory Chair》,他深入研究铝箔纸的耐磨度与外力入侵的形变程度,创造出这款每做一次就会产生不同外型、由使用者自行设计与变化的椅子,创造另类的生活纪录!
《Memory Chair》(上图),是日本设计师吉冈德仁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研究回收铝箔纸,所打造出的家具。这件作品,可以是没有设计的设计椅,却也是能无限变形的家具。
不只如此,吉冈德仁于2008 年将「蒸面团」概念带入作品,他所设计的《Panna Chair》,将弹性纤维固定在圆形模具中,放进烤炉,高温烘烤定型后加上布面椅套,成为一张没有骨架的单人沙发。
大胆又实验性的家具设计,除了将设计师脑中疯狂的想法化为真实,也说明了Moroso 对新事物的正面开放心态,以及能够付诸研发的实践能力,无怪乎总是有大牌设计师愿意倾力合作!
打破设计界线,跨界碰撞新火花
勇于挑战的Moroso,一点也不担心品牌风格的延续,反而更不吝于挑战固有的名声基础,多年来力邀国际知名设计师共同创作,其中包括与以裔设计师Ron Arad合作的《Ripple Chair》 、日本吉冈德仁《Bouquet Chair》、英国建筑师David Adjaye的《Double Zero》、日本Nendo的《Float Stool》等,都是历来备受瞩目的经典之作。
透过跨界合作激发新的美学火花,带来大量的惊喜,更屡屡被各大博物馆纳入典藏,种种皆奠定Moroso在当代设计的独特地位。
创作充满实验精神的以裔英籍设计师Ron Arad除了在2005年为Moroso打造,外形以波纹和横向8的《Ripple Chair》外,还和日本时尚设计师三宅一生,联手创作专属于《Ripple Chair》的时装设计《A-POC》(A Piece Of Cloth),这件衣服不仅可套在单椅上,也可穿上身,堪称是人与家具间的「情侣装」!
即将为Moroso未来新总部操刀的英国建筑师 David Adjaye 也在2015年米兰家具展发表《Double Zero》,也呈现建筑师透过双圆表达跳脱框架的设计。
文章来源 | MOT TIMES
广东家居设计谷旨在打造家居全产业链创新平台,引领中国家居(产品)设计产业化,以“设计+”方式助力传统家具制造业转型升级,让设计“芯片”为产品赋能,从而让家居设计成为顺德龙江的特色名片,把顺德龙江打造成佛山市家居设计创新高地,最终形成国内首屈一指的家居设计全产业链集聚区。
全球知名品牌家居故事 —— MOROSO
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色调、大胆的撞色与对比,让MOROSO 充满了前卫与时尚、奔放而不失优雅的迷人气质,被誉为家居界的SWEETHEART(甜心)。
品牌故事
创立于1952年,Moroso总部位于威尼斯北边的Udine小镇,是一所以沙发起家的家族事业,专营家具制造的工厂。经过一甲子的发展与扩张,目前已由第二代传人Roberto Moroso和艺术总监Patrizia Moroso接手,不仅有自己的生产能力,也有织品、皮革、裁缝等多元艺术研发部门,并持续与世界各地的知名设计师合作。
MOROSO 总部外景图,位于意大利乌迪内
工匠起家的Moroso家族坚守传统精神,坚持手工制造与组装,每一件家具都是独一无二的订制精品。强调永续经营的他们,在设计上秉持低污染的原则,选用可回收的材料,减轻地球负担,其中Patrizia Moroso接手后,更是大力推动有机设计的发展。
如今Moroso不仅是各大家具展的常客,更是订制家具界的一大势力;究竟是什么样的特质与优势,使这迷人又充满惊喜的品牌能年年在竞争激烈的家具展夺走众人目光,这次就从另一个角度来探探,支撑这品牌背后的独特艺术实力与眼光。
美学大于实用,难分难舍的艺术性家具
Moroso 对艺术语汇与生活美感的重视,远大于家具的实质功能意义;究竟是艺术品还是家具,事实是,无论哪一个,对Moroso 而言都是难分难舍。
作为Moroso品牌的灵魂人物,艺术总监Patrizia Moroso从小跟着父母经营家具工厂,作为工匠的女儿,就近接触手工艺与制造,耳濡目染之下造就她对品牌美学的坚持。2009年,一系列覆上非洲手工织品的家具跃上Moroso在米兰家具展的Showroom,艳惊四座。深入发掘非洲制造的Patrizia Moroso ,发现了非洲独有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大胆将非洲织品注入高级家具,再次打破艺术与设计的疆界。
设计师Tord Boontje的《Shadowy》系列(上图),以过去在非洲制作渔网的手织技术,展现当地织品的美丽;同样的技术也呈现于《Madame Dakar》座椅(下图),透过独特的编织法,创造极具特色的家具。
第一眼的关键印象──色彩美学
缤纷的色彩向来是Moroso的招牌特色,相较于外观的形塑,Moroso更注重外观的多变性与丰富性。在引进非洲织品设计之前,早在1989年与日本设计师喜多俊之合作的《Saruyama Island》沙发就以织品表面成为Moroso经典设计之一。
日本设计师喜多俊的《Saruyama Island》沙发,因形状不同,而有不同功用。把这一系列聚集一块儿,就好像一座座热带有机设计群岛,吸引大家呼朋引伴地坐坐。
同时,Patrizia Moroso 也意外发掘了丹麦织品品牌Kvadrat,当年还是小公司的Kvadrat,对色彩的重视与敏锐度已让Patrizia 刮目相看,手工制的成品辨识度高、细腻又不失温度,格外满足Patrizia 对有机设计的需求,双方一拍即合,成为至今Moroso 织品发展的重要推手。
特色三:赋予材质第二生命
除了在艺术与色彩上的突破和创新,材质也是Moroso 特别爱尝试的元素,除了复合媒材,设计师会深入钻研现有材质,找出更多可能性。像是吉冈德仁于2010 年发表的《Memory Chair》,他深入研究铝箔纸的耐磨度与外力入侵的形变程度,创造出这款每做一次就会产生不同外型、由使用者自行设计与变化的椅子,创造另类的生活纪录!
《Memory Chair》(上图),是日本设计师吉冈德仁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研究回收铝箔纸,所打造出的家具。这件作品,可以是没有设计的设计椅,却也是能无限变形的家具。
不只如此,吉冈德仁于2008 年将「蒸面团」概念带入作品,他所设计的《Panna Chair》,将弹性纤维固定在圆形模具中,放进烤炉,高温烘烤定型后加上布面椅套,成为一张没有骨架的单人沙发。
大胆又实验性的家具设计,除了将设计师脑中疯狂的想法化为真实,也说明了Moroso 对新事物的正面开放心态,以及能够付诸研发的实践能力,无怪乎总是有大牌设计师愿意倾力合作!
打破设计界线,跨界碰撞新火花
勇于挑战的Moroso,一点也不担心品牌风格的延续,反而更不吝于挑战固有的名声基础,多年来力邀国际知名设计师共同创作,其中包括与以裔设计师Ron Arad合作的《Ripple Chair》 、日本吉冈德仁《Bouquet Chair》、英国建筑师David Adjaye的《Double Zero》、日本Nendo的《Float Stool》等,都是历来备受瞩目的经典之作。
透过跨界合作激发新的美学火花,带来大量的惊喜,更屡屡被各大博物馆纳入典藏,种种皆奠定Moroso在当代设计的独特地位。
创作充满实验精神的以裔英籍设计师Ron Arad除了在2005年为Moroso打造,外形以波纹和横向8的《Ripple Chair》外,还和日本时尚设计师三宅一生,联手创作专属于《Ripple Chair》的时装设计《A-POC》(A Piece Of Cloth),这件衣服不仅可套在单椅上,也可穿上身,堪称是人与家具间的「情侣装」!
即将为Moroso未来新总部操刀的英国建筑师 David Adjaye 也在2015年米兰家具展发表《Double Zero》,也呈现建筑师透过双圆表达跳脱框架的设计。
文章来源 | MOT TIMES
广东家居设计谷旨在打造家居全产业链创新平台,引领中国家居(产品)设计产业化,以“设计+”方式助力传统家具制造业转型升级,让设计“芯片”为产品赋能,从而让家居设计成为顺德龙江的特色名片,把顺德龙江打造成佛山市家居设计创新高地,最终形成国内首屈一指的家居设计全产业链集聚区。